首頁|必讀|視頻|專訪|運營|制造|監(jiān)管|大數據|物聯網|量子|元宇宙|博客|特約記者
手機|互聯網|IT|5G|光通信|人工智能|云計算|芯片|報告|智慧城市|移動互聯網|會展
首頁 >> 人工智能 >> 正文

王海峰談通用人工智能新視角:技術通用、能力全面

2024年6月17日 16:36  環(huán)球網科技  

6月14日,2024北京智源大會在京舉行。百度首席技術官王海峰受邀出席并作主旨演講,對人工智能技術發(fā)展作出最新判斷。王海峰認為,大模型為通用人工智能帶來曙光,可以從兩個角度解讀,一是人工智能技術的通用性,二是能力的全面性。從人工智能技術發(fā)展趨勢來看,未來幾年,規(guī)模定律依然有效,大語言模型仍有很大提升空間,多模態(tài)大模型會越來越好用,智能體技術逐漸成熟加速應用爆發(fā)等。

通用人工智能新視角:技術通用、能力全面

人工智能是模擬、延伸和擴展人的智能。王海峰認為,大模型為通用人工智能帶來曙光,可以從兩個角度解讀,一是人工智能技術的通用性,二是能力的全面性。

人工智能技術歷經幾十年發(fā)展,從早期的人工撰寫規(guī)則,到后來統(tǒng)計機器學習,可以自動從數據中學習,但解決不同場景的問題需要不同的算法,演進到深度學習時代,算法的通用性大大加強,深度神經網絡一套架構和技術可以解決各種問題,再到大模型時代,除了算法,模型也變得更加通用和統(tǒng)一。

在技術的通用性方面,大模型在解決不同任務、語言、模態(tài)、場景的通用性都變得越來越好。以自然語言處理為例,之前有分詞、句法分析、語義匹配、機器翻譯、問答、對話等等很多個子方向,現在一個大語言模型就可以解決絕大多數任務;語言方面,大模型既可以解決單語言的問題,也可以跨語言,不僅學習了人類的自然語言,也學習了人工定義的形式語言,架起了從思考到執(zhí)行的橋梁;同時,大模型也可以實現多模態(tài)的統(tǒng)一建模,廣泛賦能各行各業(yè)應用,等等?傮w上,人工智能技術的通用性越來越強。

在能力的全面性方面,理解、生成、邏輯、記憶是人工智能的四項基礎能力,其他各項人工智能的典型能力,無論是創(chuàng)作、解題、代碼,還是規(guī)劃、決策等等,基本上都是這四項基礎能力的綜合運用。這四項能力越強,越接近通用人工智能。

文心大模型技術解讀

文心一言是百度自主研發(fā)的新一代知識增強大語言模型,基于更強平臺、更優(yōu)數據和更好算法訓練,從萬億數據和千億知識中融合學習,突破知識內化與外用技術,具備知識增強、檢索增強和對話增強的核心技術,在基礎模型訓練、數據構建與優(yōu)化、對齊技術創(chuàng)新、提示優(yōu)化、智能體機制等方面進一步創(chuàng)新突破。

智能體是在基礎模型上,進一步進行思考增強訓練,包括思考過程的有監(jiān)督精調、行為決策的偏好學習、結果反思的增強學習,進而得到思考模型。智能體的思考模型可以調用工具來完成任務。代碼智能體首先通過思考模型理解用戶需求,經過思考,把完成任務的指令和相關信息整合成提示,輸入給代碼解釋器;然后,代碼解釋器根據提示,把自然語言表達的用戶需求翻譯成代碼并執(zhí)行,相當于“用模型寫代碼讓復雜的任務變簡單”。

公開資料顯示,百度自2010年起開始全面布局人工智能,2019年3月推出文心大模型1.0,持續(xù)迭代升級, 去年10月發(fā)布文心大模型4.0。文心大模型的持續(xù)快速進化,得益于百度在芯片、框架、模型和應用上的全棧布局,尤其是飛槳深度學習 平臺和文心的聯合優(yōu)化。文心大模型的周均訓練有效率達到98.8%,相比一年前文心一言發(fā)布時,訓練效率提升到當時的5.1倍,推理105倍。

人工智能進入工業(yè)大生產

對于人工智能技術的進一步發(fā)展,王海峰強調,規(guī)模定律未來若干年仍將有效;大語言模型現在能力很強,還在快速進步,未來仍有很大提升空間;多模態(tài)大模型會越來越好用;智能體技術會越來越成熟。人工智能技術正在加速進步,產業(yè)進入爆發(fā)期。

王海峰認為,縱觀人類經歷的前三次工業(yè)革命,其核心驅動力量機械技術、電氣技術和信息技術都有很強的通用性,會應用于各行各業(yè),當它們呈現出標準化、自動化和模塊化的工業(yè)大生產特征,核心技術就進入工業(yè)大生產階段。人工智能基于深度學習及大模型工程平臺,包括算法、數據、模型、工具等,也已經具備了非常強的通用性,并且具備了標準化、模塊化和自動化的特征,所以深度學習及大模型工程平臺推動人工智能進入到了工業(yè)大生產階段,通用人工智能將加速到來。

編 輯:章芳
聲明:刊載本文目的在于傳播更多行業(yè)信息,本站只提供參考并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。如網站內容涉及作品版權和其它問題,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,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。本站聯系電話為86-010-87765777,郵件后綴為#cctime.com,冒充本站員工以任何其他聯系方式,進行的“內容核實”、“商務聯系”等行為,均不能代表本站。本站擁有對此聲明的最終解釋權。
相關新聞              
 
人物
鄔賀銓:大模型下沉到手機 將激活萬億元規(guī)模手機產業(yè)
精彩專題
CES 2024國際消費電子展
2023年信息通信產業(yè)盤點暨頒獎禮
飛象網2023年手機評選
第24屆中國國際光電博覽會
CCTIME推薦
關于我們 | 廣告報價 | 聯系我們 | 隱私聲明 | 本站地圖
CCTIME飛象網 CopyRight © 2007-2024 By CCTIME.COM
京ICP備08004280號-1  電信與信息服務業(yè)務經營許可證080234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0771號
公司名稱: 北京飛象互動文化傳媒有限公司
未經書面許可,禁止轉載、摘編、復制、鏡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