張朝 據媒體報道,4月12日,一位網友發(fā)視頻稱,她能用自己的臉解鎖丈夫的手機,此事迅速引發(fā)關注,有網友評論稱“兩人是兄妹”,還有網友稱“他們在手機中錄入了兩張臉”。對此,該網友的丈夫劉先生稱,他的手機使用了近1年時間,期間只錄入了他自己的面容ID。
別說兩人為兄妹的說法只是一種調侃,即便真的是兄妹,乃至是長相神似的雙胞胎,用一個人的臉部能夠解鎖另外一個人的手機,也是一件充滿風險的事情,絕對不能只當做一個段子來看。近年來,人臉識別在現實中得到了越來越多的應用,有人為此歡呼雀躍,爭相嘗鮮,認為這種技術的應用,大大提升了工作和生活的效率。比如說一些單位門禁打卡,人往設備前一站就可以識別完畢,對員工來說大大提升了打卡的效率,對單位來說也避免了以前有人代替打卡的問題。
但也有人對此憂心忡忡,覺得這樣的技術如果被濫用,將給公民的財產乃至人身安全帶來極大的安全隱患。這是因為人臉作為一種生物信息,實際上也是人的一種隱私信息,如果這種生物信息被濫用,不僅僅是侵犯了個人隱私的問題,還會導致更加嚴重的后果,包括可能侵害當事人的財產,甚至是可能危及當事人以及家人的人身安全等。舉個最簡單的例子,有人把家庭門禁系統(tǒng)設置為人臉識別開鎖,如果有人偷取了主人的人臉信息,然后成功開鎖,想想后果是不是很嚴重?
按照道理來說,每個人臉的面部特征,就像一個人的指紋一樣,應該是全世界“獨一無二”的,這也是人臉識別技術現實應用的一個最基本的前提。但是如新聞中這樣,妻子用自己的臉解鎖了丈夫的手機,卻告訴我們,目前的人臉識別技術,可能還沒有發(fā)達、先進到認定一張臉在世界上“獨一無二”的程度,這也就為人臉識別可能引發(fā)各種風險埋下了隱患。
現在很多超市、商場以及個體商家,都引入了自動收銀系統(tǒng),其中通過人臉識別結賬,就是這一系統(tǒng)的基本功能之一,消費者只要在設備前一站,連密碼都不用輸入,就可以成功扣款。這雖然方便快捷,但是既然妻子可以解鎖丈夫的手機,那么在結賬時,會不會把長得很像的兩個人弄混,購物的明明是甲,卻扣了乙的錢呢?這實際上也是近年來一些人堅決反對人臉識別,甚至不惜和一些單位對簿公堂的原因所在。
要想避免隱患,一是繼續(xù)推動技術的進步,讓人臉識別更加精準、無誤;二是加強人臉信息的保護,避免其被泄露、盜用等;三是作為公民個人,盡量避免移動支付過程中的“免密支付”,或者說盡量不使用人臉識別支付方式。